【副食品小小經驗分享】
小魚哥哥嬰兒時期,副食品之路算是順遂,喜歡吃也安於被餵食,可以重複吃一鍋粥好幾天都沒關係,偶爾出現幾次三口組,過幾天就又恢復好食組,學拿湯匙自我進食也算順利。
小魚妹妹則是不愛稀飯,同樣粥不能超過兩餐,時常上演從餐椅上掙脫站起來,半個三口組成員,愛拿大人手上物品和食物,愛破解吸盤碗。
其實,養育孩子,就像打電動一樣,關關難過關關過。但適用於哥哥的方式,不一定適用妹妹,得要見招拆招。
🔶️邊給予手指食物邊餵食。
宅爸比我還潔癖,無法忍受寶寶吃得滿身滿地(拖地的人是宅爸,要尊重他的想法😅),加上宅媽自己心臟還不夠大顆,所以沒有採用全套BLW,只效法其精神。
採用一邊餵食,一邊給當餐好抓又不會太慘烈的食物,例如:花椰菜、豆干、軟馬鈴薯塊、紅蘿蔔塊、米餅、……等等。
🔶️變化食材質地,提早接觸原型食物。
不愛吃稀飯的妹妹,就提早嘗試白飯、豆腐等一些我們自己放心得下的食物,之後逐漸變化食材種類,順便了解妹妹喜好。
後來發現嬰兒即使沒有牙齒,牙齦咀嚼力道比想像中厲害,能咬下與磨碎部分食材。
🔶️跟著大人一起吃。
索性不做冰磚,偶爾煮個基底粥或高湯,依著當餐食材給予合適食物,用高湯泡糙米飯。加上黃瑽寧醫師也提倡少量多樣化,跟著大人吃。
🔶️改變環境,行為建立。
因延用哥哥以前餐椅,少了安全帶,讓學會扶站的妹妹拚命一直想站在餐椅上😣。換了好幾種餐椅擺放方式,依舊愛站起。
宅媽改嘗試用行為療法,站起來就抱下餐椅,要吃就要坐好,偶爾見效,但來來回回搞得自己很累又有個哭哭小孩,成效不彰。
爾後,轉而改變硬體。研究後下手購入二手攜帶型餐椅,直接綁在大人椅子上,扣上安全帶以及讓桌面較靠近身體,從此解決這個困擾😀。
🔶️轉移注意力。
適時給予轉移注意力小物,包含手指食物、食器、小玩具。有些家長或許較不認同吃飯給玩具,但就宅媽和宅爸一致主要要求坐在餐椅上吃飯,盡可能飽食避免夜眠更差,但過程中不給予3C產品為原則。
因此,在妹妹不要手指食物或食器時,給予不影響進食的小物,目前主要戰力是重複性黏貼的貼紙、唱歌音樂本、拿掉筆芯的原子筆和筆蓋。
🔶️開始學習使用湯匙。
宅媽購入雙面吸盤來吸住不鏽鋼碗,結果第三天就被妹妹破解。目前持續見招拆招,給予耐摔不鏽鋼碗及塊狀食材,一次放一塊,再肢體協助妹妹舀起就口。
宅媽和很多父母一樣,邊吸收前輩寶貴經驗,再依自己家庭環境、寶寶氣質和當下反應去做調整。
沒有一招公式能完勝所有孩子,育兒要有原則更要有彈性。吸收他人經驗,篩選後做為自己備用的彈性選擇,再去觀察傾聽孩子的反應,從中找出最適合的方式。❤
#副食品
#育兒要有原則更要有彈性
#持續見招拆招中
#歡迎大家一起分享